分享
2018年09月06日15:05 中国网

分享

9月1日,2018年度阿里巴巴9.5公益周拉开序幕,线上主会场正式启动,短短两天时间,参与公益行动的人次便已经超过了去年95公益周的2.7亿。今年阿里巴巴以打造“双十一”的方式,以线上创新公益产品和线下XIN公益大会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说是真正引爆了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9.5公益周为何能达到这种效果,很值得我们关注。

1536218048410486.jpg

        阿里巴巴的公益之路已经走了十多年,可以说是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永恒坚守。2011年,阿里巴巴成立公益基金会。2017年,阿里巴巴举办首届9.5公益周,就带动2.7亿人次参与。2018财年,近6万名阿里员工,共参与公益行动超16.5万人次,累积申报的公益服务时长超过20.2万公益时;其中,马云本人完成了75个公益时,排名第51位。十年磨一剑。阿里巴巴以“天更蓝、心更暖”为宗旨,聚焦脱贫、环保、教育、绿色生活等领域,创新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平台公益。

        平台公益,绝不是公益平台。后者是搭建一个平台,专门运营公益事业。前者正好相反,是利用商业平台,以用户为基础,挖掘数据功能,推动每一个支付宝用户、淘宝用户都建立属于自己的公益账户,借助互联网让公益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并让每一个个体的公益行动都可记录、可传播、可增值。比如蚂蚁森林,通过购物可以积累能量值,但搭乘地铁、公交、共享单车则可以获得更高的能量值,而能量又可以转化为沙漠里的一颗绿树。笔者曾经去阿拉善盟调研,也实地去过沙漠绿化现场。其实在沙漠里种树成本非常高,因为必须人工铺设灌溉水网,政府财政可以说捉襟见肘。阿里巴巴能发挥平台的天然优势,以游戏化、商业化的方式让全民自发地参与到沙漠绿化中,真是善莫大焉。

        这是平台公益区别于传统的慈善救助、制度公益最大的特点。这是一种非政治的公益行为,并借助互联网,天然地具有凝聚社会注意力、放大社会注意力的巨大效应。而且恰恰相反,平台公益是去政治化的、社会化的、以商业渠道为核心的全民公益。它以“蚂蚁森林”收集能量认领沙漠绿树、“益起来”捐步数为山区小学建阳光跑道等趣味化、日常化的方式,实现了公益的“去魅”:公益并不需要高大上,不需要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也不需要你舍出雄厚的资金,公益更多地是一种心态,一种举手之劳的善念和习惯。康德曾说:“如果一个人出于行善的愉悦而行善,那么他的善举便不再具有任何道德上的意义。”平台公益恰恰让人在愉悦中行善,而不是为愉悦行善。

         第二个特点,平台公益以技术为根基,以大数据实现了高精准、低损耗。任何一件事,往往参与的人一多起来,力量虽然更大,却也更可能混乱而失去准确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熵增”。然而阿里巴巴的平台公益特别之处就在于,全民参与却精准低耗。这当然得益于其数据技术。正如马云所说,阿里是用数据知识去向环境污染宣战。而这场战争之所以阿里可以打,光有情怀是不够的,更是因为阿里有着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集群,有淘宝(天猫)、蚂蚁金服和菜鸟等大型平台。

        比如由阿里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高德地图、支付宝、手机淘宝、饿了么、新华社客户端二十多家知名新媒体和移动应用接入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精准推动。自2016年5月15日正式上线之日起就成为全国儿童失踪信息发布的起权威渠道。两年内,平台共发布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2980名,找回率高达97.6%。而且阿里巴巴并将“团圆”系统的经验和技术无偿分享给全球各个国家,积极推动建立国际间打拐反拐协同机制,彰显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责任和担当。又比如2017年6月推出的“ET环境大脑”,汇聚全球各类自然环境公开数据,模拟出一个数字化地球,推动环保决策科学化、环境监测精准化、环境服务便民化。而“青骄第二课堂”,则通过“互联网+禁毒教育”的创新模式向全国2亿青少年提供科学系统的毒品预防教育知识,也有效地解决了禁毒教育分散、碎片化、有效性无法评估等问题。类似的公益项目不胜枚举。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公益也是如此。阿里巴巴的公益平台,是在全体员工的公益文化驱动下,基于健康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创新、奋斗而来的。它一方面以平台经济为根基,实现了公益的全民化、日常化,消解了传统公益的刻意性和政治性;另一方面则基于高新技术,从效果上提高了精准度,在流程上地降低了送达成本。可以说,这是公益模式的革命性创造。《道德经》说“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的行动最高境界就是“自然”。阿里巴巴的平台公益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公益形态,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新时代我国公益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案,也将是可以献给世界公益的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