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0月01日12:09 湖北品牌网

分享

文/曹康林

2017年9月27日上午,湖北通城县药姑山脚下举办了一场拜谒“茶王”古苇清的寻根活动,旨在传承“茶王”精神,弘扬润茶产业。活动引起了全国数十家媒体的报道,反响一片强烈。

古苇清系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位著名瑶医,因发明润茶验方,独辟茶饮新品类而被当地百姓誉为“茶王”。其润茶验方己传承六百余年,目前是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笔者看来,此活动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大家在王老吉和家多宝之外,被一个类似却又全新的品牌擦亮了眼睛一一原来,闻名遐迩的“江南天然药库”药姑山下,竟然有一个与王老吉有着如此相似基因的新品牌。

这个品牌,就是古苇清润茶。

从制作到包装,古苇清润茶都与王老吉凉茶极其相似——都是利用天然药材制成的名茶,前者利用菊花、枸杞子、紫苏子、莱菔子、白扁豆、葛根、山楂、甘草等中药草,后者利用菊花,金银花,蛋花,甘草,仙草,夏枯草,布渣叶等药材;王老吉凉茶的产品形式经历了水碗凉茶——凉茶包——凉茶粉——凉茶饮料等载体,而古苇清润茶产品也发展成古苇清润茶饮、古苇清润茶粉、古苇清润茶片等载体;古苇清润茶助人以通便,王老吉凉茶助人以降火。两者虽配方有别,功效有异,其药理却如出一辙,且成长经历也非常相似——

相似的“占山为王”

就年龄来讲,出生于明永乐年间的古苇清比出生于清道光年间的王老吉要大400多岁,然而他们都“占山为王”。古苇清生长在通城县大坪乡境内的药姑山,这里有江南天然药库之称,明代杰出的医药家李时珍多次到此采集药物标本。王老吉生长在广州的白云山,这里曾是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址。秦末高士郑安期隐居此山采药济世,并在此“成仙而去”,晋代人葛洪曾在此山炼丹,著有《抱朴子》这部道家名作。

这两座山都被称为“天然药库”,都有历史著名人物在此采过药材,而“茶王”利用此山的药材制成的茶饮,其价值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只从茶的配方和药材来讲,古苇清润茶和王老吉凉茶不分上下,甚至还超过王老吉,因为药姑山还保持着原生态,白云山已成为旅游风景区。如今两个“茶王”经过多少代传承人的打造,王老吉已成为中国饮料业领军品牌,而古苇清异军突起,荣获“2017中国功能饮料知名品牌”称号。

相似的“品牌渊源”

清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为挽救患者,王老吉历尽艰辛,寻找良药,终得一秘方,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这种凉茶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也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王老吉从此声名大振,被誉为“凉茶王”。

明永乐年间,药姑山一带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湿热天气,山下村民纷纷染上怪病,其主要特征便是便秘,古苇清得知这一状况后,在药姑山上遍寻中草药,与茶叶融合熬成汤饮,药到病除。后来,他又将这一配方进行完善,成为后来村民们日常饮用保健的润茶。被誉为“润茶王”。

相似的“历史事件”

据王老吉品牌故事介绍,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整日奔波劳累,不幸中暑困热、咽痛咳嗽。随从人员请来名医开方,服药不见效果,病况日渐加重。后来有人慕名找到王老吉,药到病除。于是,林则徐登门答谢,并问及姓名与所用之药。王老吉如实回答:"大家叫我王老吉,为你治病的是几味不值钱的草药。"林则徐不禁感叹:"药不分贵贱,不值钱的草药,贫苦百姓更能受益。如果能将药煮成茶,使人随到随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那就更是为大众造福无量啊。"王老吉听后,若有所悟。1840年,王老吉首创凉茶包,以“前店后坊”的形式,同时出售凉茶粉和凉茶包,方便顾客携带出门远行。使得王老吉风靡一时,供不应求。

古苇清也有类似的事件:清乾隆年间,云南王吴三桂联合三藩,举兵反清,清王朝发大军平叛。兵至赤壁,安营扎寨,监军下令各州县征款抽丁,寻找郎中(医师),以供军需。古苇清传人胡振瑚为免一家遭受出钱、当兵之苦,便应召去赤壁军营,向监军进献古苇清验方,并随军行医。将近一年,清军平息叛乱,班师回朝,振瑚便辞去军职。监军见振瑚在军中行医,贡献不小,便下手令,"胡氏勿扰"。振瑚持此手令返归故里。遗憾的是,后因时代变迁,此令未能保存下来。至十七代传人胡光保(1819-1867),正是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已入通城境数年,将士们及当地百姓上火、中暑、便秘、肠痈等患者众多,胡光保便用祖传验方,熬制成汤药,让患者当茶饮,服用后症状消失,患者痊愈。因此,胡光保名满两湖相邻五县,古苇清验方也广泛流传。

那么,既然如此相似,“古苇清”能否成为第二个“王老吉”?在笔者看来,古苇清要想创造王老凉茶一样的润茶商业传奇,当然完全有可能,但光有上面的相似基因还不够,必须打出自己的特色牌,走出一条自己的全新路。

这些年来,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狗血故事”,已让大家开始疲倦,甚至反感。期待着源自药姑山的古苇清,能为沉闷的中国茶饮江湖,再添亮色。

来源:湖北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