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11月18日14:06 刘敏 如胜

分享

11月15日至16日,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在湖北黄石举行。来自国内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群贤毕至,齐聚黄石,共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大计,在新的起点上共同谋划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并发表新时期工业遗产保护的宣言——《黄石共识》。

此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湖北省文物局和黄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文物部门、文博单位负责同志,相关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国内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的代表,国内相关媒体记者共150余人到会。

黄石市市长董卫民在致辞中说,三千年的矿冶工业文化积淀,使黄石保留了大量工业遗产。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是黄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将继续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将黄石厚重的工业文明打造成为城市名片,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工业城市。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总工程师王立平在讲话中指出,举办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高峰论坛,从黄石矿冶工业的规划和保护、管理和利用等实例出发,广集群贤,广泛讨论,对于传承工业文明、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促进黄石城市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讲话中指出,黄石工业遗产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并且集中保存在一个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少见。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把工业保护利用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加以打造,并在全国率先启动、最先完成工业遗产立法,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省将继续大力支持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和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的建设。

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在黄石14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47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并形成了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和华新水泥厂旧址为典型代表的工业遗产体系。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保存完整、延续时间长、遗产门类齐全的工业遗产聚集地,保存的古代矿冶遗址、近现代工业旧址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矿冶文明的辉煌,也记录了中国近代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是中华5000年悠久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全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唯一性、标本性。2012年11月,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

高峰论坛上,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亦农、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阙维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王晶、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魏文荣、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戴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周伟等国内知名院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的15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未来的工业遗产”、“中国工业遗产的申遗之路”、“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和思考”等话题,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和工业文明的传承,审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研究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和举措,并为黄石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论坛通过了有关工业遗产保护的行业共识性文件《黄石共识》。《黄石共识》提出,我国工业遗产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近现代工业文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逐步凸显。在新形势下,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路、方式和方法,尤为迫切和重要。《黄石共识》呼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意义,深入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社会效益,让工业遗产“活”起来,统筹考虑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黄石共识》建议,对黄石等工业遗产片区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依托其独特的工业遗产资源优势,组建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专业组织,通过持续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活动,形成文化资源品牌聚集效应,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工业遗产保护。

作者:刘敏 如胜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杨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