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让湖北更美好
湖北品牌网 > 品牌城市汇 > 城市关注 > 正文

“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引深思 珠三角品牌形象该如何打造

湖北品牌网  2013-03-01 10:05:46  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图片

2月22日,羊城晚报《珠三角新闻》隆重推出《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四个整版的巨幅调查,专门针对未到过珠三角但知道珠三角的群体,采集这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群体对珠三角的印象与观感。

报纸出街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于其中的观点与看法,点头称是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大有人在,甚至有人称珠三角被“妖魔化”了。

众说纷纭,彰显珠三角的复杂与奇妙;观点对立,恰恰证明珠三角在国人心目中就是“难以说清”的一块地方。珠三角眼下面临“形象塑造”这一难题。

在专家眼中,珠三角应该如何打造品牌形象?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又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品牌形象已不如从前

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大多数外地受访者对珠三角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何谓“珠三角”,其中不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公务员、银行职员、律师、医生、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几乎没有人能准确说出珠三角地区所包括的9个城市名字,能列举出四五个已算难得,甚至有受访人将香港、湛江、厦门、汕头误认为是珠三角。

28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冯胜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奇怪,从研究中心做过的调查来看,对珠三角概念的印象和了解,不仅外地人外省人概念模糊,连广东人自己也有近半是不清楚的。

“广东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专家库”中的社会管理类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郑方辉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珠三角更多的是地缘上的概念。目前珠三角的地域范围要宽泛许多,包括9个地市。因为毗邻港澳,又率先改革开放,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郑方辉毫不讳言:“随着内外环境改变,主要是国家发展战略调整,长三角等地区后来居上,珠三角‘品牌’形象不如从前,这是正常现象。”

莫让外人期望变失望

在被调查者印象中,珠三角“治安乱生恐惧、吃野味受不了、污染重难幸福、讲白话有隔阂”等。基于这些“坏印象”,很多人“逃离”珠三角,选择奔赴长三角或留在家乡。

“无论如何,羊城晚报的报道给珠三角提了一个醒。”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珠三角是广东的缩影,传统上看,珠三角人以务实为主,低调、不张扬,不太擅长形象方面的打造,只做不说。外地人的印象有些是偏差有些是误解,之所以存在,和宣传不够也有关。

“来珠三角的每一个人都心怀期望,作为政府,如何满足他们的期望,必须在管理上做好,这是‘期望管理’的问题。”

林江说,政府做不好,人家自然心生失望,就离开,他们再把这种“负面”印象带给亲友,慢慢的,形象就不好了。

全民动员宣传珠三角

热议中,有网友建议:设立一个“珠三角管理局”统一处理珠三角的问题,是否可行?

“设立专门管理局不现实。”冯胜平认为,可以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比如9个市的宣传部长联席会议,让珠三角的宣传互动起来。

郑方辉却认为,不需要专门针对珠三角进行品牌宣传。“这些年,不少地方政府在主流媒体上推介当地,类似于一种品牌推广,主要目的一是招商引资,二是提升形象。然而,珠三角是跨地市的区域,谁来宣传,宣传什么,很难进行体制性协调。”

郑方辉进一步表示:“区内任何一个市、区或者镇街的形象,都是珠三角‘品牌’的一部分。当然,也无须成立珠三角管理局,不能用行政方式来推广一个跨地市的区域,或者说,这与现行体制相悖,更与市场经济规则相背离。”

林江则提出,珠三角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需要全民动员,每个生活在珠三角的人都有责任维护珠三角的形象。“珠三角‘不好’,对每个人都没什么好处。”

起步早有弊端须纠正

2011年8月,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成为广东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智囊机构。

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认为,珠三角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发挥早先发展形成的优势、克服早先发展带来的弊端”。

“珠三角发展早,有自己的优势——工业化步伐迈得快,制造业发达。但是,珠三角早年是靠自己摸索做的,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长三角起步晚,能参照珠三角的经验,规划更有序。”丘海雄说,目前,广东的国内经济第一大省地位已受到威胁,“我们要快速纠正早年发展带来的弊端”。

郑方辉说:“事实上,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区域性问题,而是体制性问题,可以考虑重组珠三角地区的行政区,为区内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东原先的‘珠三角——东西两翼——山区’的三极发展格局,已演变为‘珠三角——东北西’两极格局,中间断层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然衔接,这才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在冯胜平看来,珠三角最大的挑战是思想和观念问题。他提出,“无论是政府机关、各企事业单位还是家庭、个人,都要培养‘终身教育培训习惯’,只有秉承持续学习的精神,才能持续发展。”

网友眼中的珠三角

反响追踪

羊城晚报讯记者赖丽思报道:“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大型调查报道出炉后,经各大微博以及论坛转发,引发众多网友热议“自己眼中的珠三角”:

话印象:冬天也开花

@徐王月:珠三角都是花很多的城市,街道还比较干净,吃的也不错,还记得紫荆花飘落一地的美景,在12月的冬季也只有广州等地才有此景。

话饮食:早茶不重样

@闹闹n昭昭:在珠三角待过两天,那里的人不是正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早饭和早茶可以一直吃到中午,最关键的是,就这样吃,人却都很瘦。

话粤语:应保留特色

@Jenny-Yu:在说到央视采访广东人都用粤语说的这个问题上,个人觉得无妨,粤语本就是我们的母语。而且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现在广东很多年轻一代的普通话已经说得相当了得了,每个地方都应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呀。

话文明:不只是沾光

@阙道华:珠三角文明程度远高于外人想象,它的发展是有内在文明逻辑的,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只是沾改革开放政策的光。

话经济:先富带后富

@LAUKAM_刘锦:现在不仅珠三角富裕了,长三角也发展起来了,甚至一些内陆城市也在发展初期了。对于以后珠三角的发展,我觉得经济发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话生存:赚大钱太难

@重口味豪哥Excalibur:看了羊城晚报关于珠三角的专题报道,我真觉得在珠三角生存难,赚大钱更难,房价越来越靠近广深,让我这等平民情何以堪?近万月薪成为有些人来珠三角工作的必要条件,否则不如到长三角。

 在本报“国人眼中的珠三角”大型报道出街后,珠三角人也表示有话说。在全国各地名号都很响的深圳说:我们活力无限!而制造业虽然发展得不错,却没啥知名度的佛山,觉得也是时候让大家知道“美的”、“格兰仕”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了;珠海人、顺德人都很自豪,觉得“还是俺的家乡好”;东莞人大方承认治安差,但也提出了不少东莞的优点;肇庆人则最无奈:我们真属珠三角的吗?一向低调、务实的珠三角人,面对全国各地各种褒贬评论,大多表现出“闻过则喜”的态度。

肇庆

外乡人:肇庆属于珠三角?

肇庆人:我们也没感觉到!

羊城晚报记者 李维宁

羊城晚报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九市中,肇庆显得最为“落魄”,没有外地人能想到珠三角还包括一个肇庆。“其实,我也很少感觉到我们肇庆是珠三角一部分!”有肇庆人表示。

过了这道桥不是珠三角

张先生是肇庆本地人,在肇庆某媒体担任部门领导。他说,很少感觉到自己身处珠三角,“以前我们提‘向东看、往东赶,加快融入珠三角’,既然要‘加快融入’,也就是说我们还身处珠三角外。说起地理位置,惯常提法是‘肇庆地处粤中、西部’,很少说是‘珠三角的西部’。平时到肇庆各县区采访,遇到乡镇干部,他们总是说‘村里的年轻人到珠三角打工去了’,感觉仿佛肇庆从来都不是属于珠三角的一部分。”

从广州、佛山等地前往肇庆地区,以前没有高速公路,一般要途经321国道马房大桥,这里仿佛成了肇庆与珠三角的分界线。因此,以前有人说,“过了马房大桥,就不算珠三角了,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观念,都差了一大截”。张先生说,如今,差别已缩小,但思想观念仍然是一道坎。

他是肇庆人更想回东莞

王先生是民间文化机构负责人,是土生土长的肇庆端州人,十多年前就到东莞、深圳等地发展,去年初,因家人的缘故,他回到肇庆办起文化传媒公司。谈起“国人眼中的珠三角”,他直言不讳道:“我还是想回东莞做!有些事情,在东莞较容易办成功。如万人诵读经典活动,在东莞可以马上组织一千人来举办这个活动,不用行政命令;又比如做义工,这边可能学生居多,东莞、深圳那边更多的可能是老板、退休老人家、市民等。有位叫蒋国华的60岁老人,经常义务教人书法,从不收费,他说‘因为生活富足,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

台山来肇庆做生意已经30年的陈女士说,有人谈起肇庆,就会说这里“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正是因为“比下有余”,导致有些人缺乏不断进取的精神。

生活环境好经济增速快

“在珠三角九市中,城市生活环境肇庆可排首位。”来肇庆工作已有12年,娶妻生子扎了根的钟先生说,一个城市里,居然有偌大一个风景秀丽的星湖、七星岩,且背靠北岭,南临西江,山湖江城融于一体,没有哪个城市可比啊!钟先生单位总部在广州,被单位派到肇庆分部工作,就此不愿再回广州。

肇庆市委一位干部彭先生认为,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肇庆,“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肇庆便从国家战略层面整体纳入珠三角主体城市之一。去年,肇庆通过‘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拉动肇庆经济增速11%,已坐上珠三角的第二把交椅。”

佛山

持续迷惘中

羊城晚报记者 黄晓晴

在“国人眼中的珠三角”调查中,佛山的知名排名第五,居在广州、深圳、珠海以及东莞之后,这似乎与其建设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希冀不符。

谈起佛山,人们想起的多是“黄飞鸿”和“叶问”。身在佛山的人,还会谈起美的、科龙、佛山照明、格兰仕,还会谈起康有为,但是这也仅仅是身在佛山的人才能脱口而出的。2002年前后,佛山区域重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市民对佛山建设成第三大城市充满信心。但是,五区合并十年后,佛山的知名度还是不高。“低调会害死人,包括城市。”佛山网友称。

在佛山待了十多年的禅城区法制办副主任王学堂认为“本地民众的幸福度比城市的知名度重要”,但是有人提出,城市知名度不高确实会影响佛山的发展。有佛山企业负责人说:“城市知名度低,外来工就不会愿意来这里。像我们出去招聘,就会有人问‘佛山在哪里?’,但是几乎不会有人问‘东莞在哪里’。” “大家知道有格兰仕、美的、科龙、海天酱油,但是不知道是佛山的。其他城市的企业是借助城市宣传企业,现在佛山完全可以借助企业来宣传城市。”智通人才市场佛山公司负责人孙甲震建议。

佛山网友也认为,佛山既然欲打造广东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也可以大力对外推广这一城市定位。佛山市市委书记李贻伟去年到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曾指出,一个城市的知名度能否得到提升,有赖于当地的龙头企业,佛山能有今天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包括佛山照明在内的一大批企业的努力。

 深圳

“我们活力无敌”

连日来,本报关于“国人眼中的珠三角”报道在深圳引起热烈讨论,各大论坛纷纷转载,网民探讨颇多。究竟珠三角尤其是深圳的发展瓶颈在哪里呢?2月28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宝安区发改局分管规划的副局长贺龙德。

贺龙德形容,珠三角地区面临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是大势所趋,加工贸易企业迟早要离开珠三角。在我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的情况下,这些劳务工可能就不会来珠三角了。以往,深圳工厂在门口张贴一张招工启事,每月工资500元就能引来大批求职者,但如今这不会出现了。

“珠三角也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在珠三角的人)不能自己吓自己。”贺龙德说,深圳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全国是领先的,其他地方不可能和深圳一较高下。深圳餐馆的服务一定是全国最好的,这是最起码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态度。

“深圳虽然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名校,但是每年深圳申请的专利数都是全国第一。”不少深圳企业都有自主研发部,比如富士康虽然是一个代工企业,但是它也有自己的技术,“不然怎么能代工苹果的产品?”

深圳是改革的排头兵,贺龙德说,经过30年的发展,发展问题也会逐步凸显,“而国内其他一些地方借鉴了珠三角成功的经验而回避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但是移民人口聚集的地方,往往能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这种优势其他地方是很难学得到。

贺龙德分析,在北京有许多央企,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许多外企,而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圳,则聚集着大量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对新技术充满渴望,“深圳的活力是无限的,这种创新的意识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有极大的帮助”。

顺德

少心计,人情味重 得唔得,都返顺德

羊城晚报记者 赖丽思

“珠三角缺乏人情味?至少顺德不缺。”在“国人眼中的珠三角”调查中,“商业味重,缺少人情味”是不少外乡人诟病珠三角的原因之一,对此顺德人如此反驳。不少顺德人表示,民风纯朴、有人情味,是顺德宜居的原因之一,令他们认为“得唔得,都返顺德”。

26岁的顺德人曹慧怡目前是深圳司法系统的一名公务员。年前跟高中的同学聚会时,仍是单身的曹慧怡公开表示:“想找个本地的好人家嫁了,回顺德定居。”

“想回顺德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解决终身大事。深圳公务员的福利的确比顺德的好很多。从离开顺德到广州读书再到深圳工作,还是觉得顺德最好。”曹慧怡说,相比于广州、深圳等地的居民,务实的顺德人多了一分“憨厚”而少了一分“心计”。

今年春节前后,邱长澄记不清自己到底发了多少条以“感谢”为名的祝福信息。去年,他的女儿瑶瑶被番禺一儿童康复中心的老师摔伤后,后转至顺德同江医院治疗。经媒体报道,顺德人纷纷解囊相助,甚至还亲自带着礼物到医院看望瑶瑶,大部分人并没有留下名字。

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认为,正是浓厚的“好人传统”使顺德在经济发达的同时,富有人情味。多年前,从广州市市长之位退下后,黎子流回到顺德自办农业园当“农民”,他还不辞劳苦地四出奔走,为顺德的曲艺人才培养以及扶残救孤等慈善事业筹款,“我以前说过‘得就得,唔得就返顺德’,现在我要改成‘得唔得,都返顺德’”。

 东莞

怀揣5元到东莞有梦想就能扎根

羊城晚报记者 单辉强 黄玲

在“国人眼中的珠三角”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东莞是个花花世界,治安差、歧视外地人、无法扎根,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东莞只重商业,但缺少人情味。

这些结果在东莞引起很大反响,记者随后走访了东莞外经贸局、新莞人管理局、虎门、厚街等多个部门及镇区,也采访了不少东莞市民。一些东莞人认为,很多没来过东莞的人对东莞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以前,其实东莞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有梦想,有勇气,就能在东莞成功。很多东莞市民也承认,东莞的治安的确很差,希望警方能多些作为。

难扎根?

努力给新莞人归属感

“羊城晚报在《国人眼中的珠三角》一文中提到的某些问题,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局认为,作为具有‘海纳百川’特质的城市——东莞,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上述情况并不严重。并且,为了更好地服务新莞人,东莞率先在全省设立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创新多项服务举措,为增强新莞人归属感。”2月26日,东莞市新莞人管理局给本报复函,认为今日的东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

东莞一位官员表示:“难以扎根”一说有失偏颇,还是看个人意愿。珠三角相比其他地方都要包容,机会也更多。最明显的就是春节前,往北走的汽车大军中绝大多数都是粤字开头,“大部分都是珠三角车牌,证明大家都在这些地方赚到钱了,有了房子和车,从生活上来讲扎根了”。

“东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以我们安徽阜阳一个县为例子,目前在东莞打拼的人数估计超过十万,说东莞已经不能吸引外来人员不对。”东莞厚街山景农庄的老板张治和认为,大部分接受调查的人印象不可靠。

1999年,张治和怀揣5元钱从安徽来到东莞,老乡把他介绍进一间家具厂,专门给家具上螺丝,每个月只有450元。张治和现在的农庄生意不错,回忆起当初的日子,他表示,做人一定要有梦想,敢为梦想付出勇气,才能成功。

遭歧视?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虎门镇一位陈姓官员表示,受歧视等问题在很多年前确实存在,比如南方人去到北京被称为“北漂”,所以不光是在珠三角,任何地方都会有,这是一种“本能”。在很多年前,不光打工者受歧视,就算是政府官员,在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的政府大院内待遇也不好。但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虎门镇的官员来自五湖四海,地域差别已经不再明显。

“其实现在的东莞是个包容的城市,小至4岁的小朋友,老至70岁的当地老人,都或多或少会讲几句普通话”,虎门某服装培训学校负责人黄先生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人歧视新莞人的观念渐渐消退,“我认识的很多虎门朋友,娶的老婆都是外地的”。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黄先生16岁从江西到东莞虎门读书,随后留在当地生活,过去20多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地道”的虎门人。“刚来的时候读高一,所有的课程都是用粤语讲,完全听不懂,半年的时间全部都在学语言”,黄先生说,“还有经济上,那个时候虎门普通家庭比内地的有钱得多,孩子一个月零花钱都有上百元。这种语言不通、经济上巨大的差距,让我觉得很受歧视,除了别人给的还有自己内心产生的”。黄先生觉得,现在相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如今语言已经不是交流的障碍了。

治安差?

警察要给力点啊

陈姓官员表示,东莞的居住环境差和治安不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政府也做了工作,但由于流动人口太多、警力不足等各种因素,还未让市民满意。

对此,住在东莞厚街三屯的陈小姐则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有时候警方对于抢劫打击力度不够也导致案件更加多发,“以我自己去年的经历为例,我走在三屯商业街(去年媒体多次报道过,该处发生一老板娘在试衣间里被捅死、女子路边等公交被强拉上车抢劫事件),突然就来两个人拿刀对着我,我只好把身上的1000多元全部掏出来,歹徒走后,我报警,可报警有什么用,这里抢劫太多了,警察来看一下就没个下文,直到年前,还有人看见歹徒继续在这里抢”。

一位东莞的媒体工作者也表示,以前自己很阳光,喜欢出去社交,现在由于治安不好,只好成天宅在家里,希望警方能给力点。

珠海

自我感觉很High

羊城晚报记者 何叶舟

日前,在羊城晚报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珠三角城市中,珠海比较受外国人的喜欢,以“空气好、环境好、毗邻港澳”等优势,成为了许多人向往定居和生活的城市。

胡小姐是地地道道的珠海人。她告诉记者,得知珠海很受欢迎非常自豪。“从小到大也去过国内不少城市,只有珠海让我如此放松,连空气呼吸起来都特别舒服’,”胡小姐说,“我的朋友中有不少人都不是珠海本地人,都是毕业之后选择在珠海工作的,他们也都纷纷在这安了家。我经常劝我的朋友们来珠海定居,这里很容易成为你眷恋的第二故乡。”

逃离北上广,从广州“逃”出,现在珠海一企业任职的陈小姐对这座海滨城市情有独钟。陈小姐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广州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只坚持了8个月。她告诉记者:“虽然每天8点上班,但是6点就要起床,坐地铁1个小时,工资大部分都支付在吃穿住行上。大城市生活表面光鲜,成本也高,压力也很大。”之后有一次机会,陈小姐把简历都投向了珠海。“珠海生活节奏慢,相比之下工资虽然没有广州高,但生活质量反而提高了。也许要看每个人心里第一位的取向,是选择在小城市自在的工作和生活,还是宁愿在大城市高强度的拼搏。”陈小姐说。

说起珠海受欢迎,选择在珠海定居的吴先生有感而发:“尽管这座城市还在为‘文明城市’而努力着,但在珠海待过的人都知道,这座城市在事实上比内地绝大多数城市都要文明得多。珠海城市小,人口不多,或许对于创业者来讲这不是一个好地方,但它不拥挤、不喧闹,不必为了准时上班早晨六点就爬起床;珠海只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这座城市中各个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比内地好很多。”

来源:羊城晚报

标签:人眼 中的 珠三角 深思 品牌 形象 如何 打造 湖北品牌网

相关阅读: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合作媒体 | 客户中心 | 在线投稿 | 网站动态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 Pinyar.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品牌网 版权所有